|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汨罗江畔端午习俗

汨罗江畔端午习俗

关键词:端午,龙舟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汨罗市
  • 电 话:
  • 网 址:
  • 感谢 miluo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793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2005年,“汨罗江畔端午习俗”进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中国“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名列其中。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是我国众多节日习俗唯一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节俗。
  汨罗江畔端午节一般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到十五日止,整个节日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性、广泛的群众性、丰富的多样性、浓郁的文化性、狂热的参与性和深远的影响。汨罗江边的楚塘渔街、凤凰山、河市、归义、红花、新市、浯口、长乐等一带的端午习俗,除办盛宴、吃粽子、插艾挂菖、喝雄黄酒、赛龙舟外,雕龙头、偷神木、唱赞词、龙舟下水、龙头上红、朝庙、祭龙、祭屈等都有神秘的仪式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还留下了“宁荒一年田,不输五月船”等许多端午民谣。观龙舟、回娘家、辞端阳、插艾叶、喝雄黄酒更有浓郁的地方含义。而且上述这些习俗和文化场景,自汉以来就有零散的文字记载,如在公元424年颜延之的《祭屈原文》、公元六世纪初吴均的《续齐谐记》及《荆楚岁时记》、《隋书﹒地理志》等均有描述。
  走向世界的龙舟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受到了世界的关注。每年端午,台湾、香港、澳门、日本的新闻媒体常常以整版的篇幅进行专题报道,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英国、原苏联、韩国等多家电视台还以专题形式推介龙舟竞渡、屈原、屈子祠和汨罗江,特别是龙舟竞渡运动现已传播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独特的竞渡运动
  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纷纷驾起渔舟,赶往落水地点打捞抢救,并向江中抛洒竹筒饭和麦面它,以防鱼虾、绞龙吞噬屈原的躯体。此后,每年的端午节,汨罗江畔的人们就不断重复着这个“故事”,并由此形成相沿数千年的著名体育活动--竞渡。
  东方人的“狂欢节”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盛典,是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符号,是来自历史深处不可磨灭的记忆。如果说近代西方人有自己的“狂欢节”,那么古老的端午节则是汨罗人创造的一个东方“狂欢节”。
  千百年来,汨罗江边的人们表现出了对端午节的重视和狂热。端午这天里,小孩要穿上新衣服,大人长者要换上最隆重的盛装,姑娘媳妇们要穿上花衣服。上午龙舟竞渡,十里八乡的男女老少们便成群结队地赶往赛地。江中,锣鼓喧天,号子声震四方;岸上,喊声震地,欢歌笑语雷动。可以说,参与者的每一根神经、每一个细胞都调动起来,人们完全沉浸在竞渡的激烈竞争和狂热之中,各自的心为着自己的一方而跳动。中午,大办盛宴,对酒划拳,谈笑风生。下午,唱老戏、放鞭炮,锣鼓声、欢呼声、嬉闹声,闹成一团。整个节日,人们在喜庆中尽情狂欢。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8374841569 传真: 邮箱:2417261109#qq.com
地址:汨罗市 邮编:414400
Copyright © 2004-2024 汨罗诺思网络传媒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